校领导在第十九届(2025年)电力人才就业信息交流研讨会作专题发言

发布日期:2025-09-15 作者:招生就业工作处 文/图 点击量:0

9月11日,第十九届(2025年)电力人才就业信息交流研讨会在保定召开。会议由国网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主办,华北电力大学承办,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协办,来自国网直属单位、各省公司等54家电力企业,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34所院校共18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会议以“校企聚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为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人才供需对接与经验交流平台。

9月11日,第十九届(2025年)电力人才就业信息交流研讨会在保定召开。

在产教融合实践经验分享中,华中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沈阳工程学院三所高校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作专题发言。学校党委副书记方鸿志受邀参会,以“供需适配促发展 ‘三业育人’造英才 助力能源强国兴”为题作专题发言,向全国电力企业代表及兄弟院校分享学校在电力人才培养与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发言中,方鸿志介绍,学校构建了“就业育人为主线、行业育人为引领、企业育人为抓手”的“三业育人”体系,今年入选教育部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改革试点高校,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连续十年在省属本科高校中名列前茅,2025届毕业生中,455人入职国家电网,全国排名稳居前七。围绕“三业育人”体系的实践成果,她从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分享:

一是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创新“全过程定制”培养模式,强化就业育人。学校将与国家电网的人才定制培养作为政治任务,2025年在国网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指导下,联合国网西藏电力,成功获批30个专项招生计划,共建全国首个“国网全过程定制班”(青年红色卓越工程师西藏电力班);自2023年起,已联合国网新疆电力、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协鑫集团等19家央国企及上市公司组建“定制班”,定制培养人数占总毕业生10%以上,形成能源电力人才输送的“沈工程模式”。

二是锚定行业升级需求,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强化行业育人。学校传承1952年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基因,今年成立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助力辽宁清洁能源建设,启动更名“沈阳电力大学”的筹备工作;牵头成立辽宁省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组建能源电力行业就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对接行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6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所有工科专业全覆盖,紧跟行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向。

三是锚定企业发展需求,夯实人才培养根基,强化企业育人。学校坚持“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所有二级学院均聘请国网辽宁电力、国家电投东北公司等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副院长;过去五年新增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等5个新工科专业,撤销5个与电力行业关联度较低的专业;组建77人企业导师队伍指导毕业设计,校企共建共授课程19门、共编教材14部,建成127个校外实践基地,建成“新型电力系统实训基地”“无人机电力巡检校企合作基地”,工科实践教学比重超30%,实现学生“毕业即上岗、上岗即上手”。

方鸿志表示,学校将持续以“三业育人”为抓手,深化与电力企业、兄弟院校的合作,把国家战略、行业升级、企业发展需求转化为人才培养动力,为“双碳”目标实现与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懂技术、会创新、有担当”的应用型卓越工程师。

会后,方鸿志作为第三组组长,组织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及省公司进行分组讨论。

大会总结环节,国家电网组织部充分肯定了我校的育人实践,指出沈阳工程学院构建的“三业育人”体系在定制化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探索,为电力行业校企协同育人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其经验在全国电力人才培养领域具有示范意义。

下一步,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重要契机,深入落实校企协同育人共识,持续深化“三业育人”体系建设,在电力人才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长效合作机制完善等方面精准发力,为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不断彰显服务国家能源战略的使命担当。

招生就业工作处、电气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